用2mol·L-1的乙二醇(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
|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
|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
|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
调查某豌豆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性状占50%,其余均为乙性状。若分别取足够多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产生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甲性状相对于乙性状为隐性 |
| B.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
| C.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性状所占比例,即可推断基因型比例 |
| D.该种群杂合子占25%,且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
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l℃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定时定量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是
|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
|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
| 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
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良好且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CO2浓度对幼苗光合强度(或生长量)的影响
B.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小
C.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小
D.应再增设D组实验:装置如B组,在暗处、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
| 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
| C.细胞主要通过原癌基因阻止异常增殖 |
| D.细胞凋亡的发生是因为基因不再表达 |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 |
|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
| 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 |
| D.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