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小灯泡电阻所用的器材,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连线不能交叉。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到________端(填A或B)。这样对电路起到 。(各1分)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漏填了一个电流数据,请你把图所示的读数填入下表的空格中。
(4)小明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对比得出的几个电阻值,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有较大差异,你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5)如果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L不发光,电流表读数为0,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某同学为了测定某品牌牛奶的密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横梁平衡。然后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5g。

(2)取适量的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3。
(3)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空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为 g,测得牛奶密度为 kg/m3。
(4)这名同学测得的牛奶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 。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 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
次数 |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
1 |
10 |
10 |
|
2 |
15 |
15 |
|
3 |
20 |
20 |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 。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
A.2cm B.1cm C.0.5cm D.0cm。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关于下列器材: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和石棉网,装配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2)除此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3)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 ,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
(4)实验时为了提高水的沸点,有位同学提出可以利用减少水的质量的方法,你认为他的方法可行吗?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在“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变亮)。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最 (填“左”或“右”)端。
(3)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故障原因是 。
(4)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1.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 W.若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向 (填“左”或“右”)端移动。
(5)若将图甲中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其他元件不变,下列实验可完成的是
A.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某同学想测出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于是他找来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足量的水。探究过程如图: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a、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
b、该同学改正错误后,在重新调节天平平衡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现象,他需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该同学又进行了如下操作:
a、如图乙,鹅卵石的质量为 g。
b、如图丙,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72g;
c、如图丁,吊起用细线系好的鹅卵石,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不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此时测得总质量为97g;
d、该同学求出的鹅卵石体积为 cm3,鹅卵石的密度为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