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比较乙处1979年与2000年湿地变化,下列各项最有可能是湿地变化原因的是
①沿河地区修水库拦水以及向流域外调水,使入海径流量减少
②流域内工农业发达,水污染严重,使河口生物退化,导致湿地减少
③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
④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大,大量湿地因蒸发而变干
⑤河口大量沼泽湿地被开垦为盐田和鱼塘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图中甲为该地区某时期一项重要工程,下列关于该工程及其建成后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输油管线。利于B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 B.铁路客运线。减轻B市对外铁路交通运输的压力 |
| C.跨流域调水线。缓解B市的水资源紧张状况 |
| D.煤炭调配专运线。解决B市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
浙江省某中学的一地质科考小组在某地(大约在25°N,110°E)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该科考小组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考察小组的考察地大致位置在()
| A.滇 | B.闽 | C.桂 | D.琼 |
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 A.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
| B.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
|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
|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
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作物
|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
|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
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
|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 A.东南方向 | B.西北方向 |
| C.东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
|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
| C.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多 |
|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
2013年1月,北京遭受4次雾霾天气。关于北京雾霾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 A.关闭高耗能工业 | B.中心区汽车禁行 |
| C.停止燃煤供暖 | D.加强监管,污染物达标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