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12、SO2均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漂白性
B.“水滴石穿”是因为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作用生成Ca(HCO3)2
C.CuSO4∙5H2O遇浓硫酸颜色变白,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B.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明矾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D.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往三颈瓶内的浓氨水中不断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瓶中并接近液面。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铂丝始终保持红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含有
B.实验过程中NH3·H2O的电离常数不可能发生变化
C.实验过程中有化合反应发生
D.反应后溶液中c(H+)增大

已知常温下AgCl的Ksp=1.8×10-10,AgI的Ksp=8.5×10-17。若在常温下,向5mL含有KCl和KI各为0.01mol/L的溶液中加入8 mL 0.01 mol/L AgNO3溶液,此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c(K+)>c(NO3)>c(Ag+)=c(Cl)+c(I)
B.c(K+)>c(NO3)>c(Ag+)>c(Cl)>c(I)
C.c(NO3)>c(K+)>c(Ag+)>c(Cl)>c(I)
D.c(K+)>c(NO3)>c(Cl)>c(Ag+)>c(I)

已知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Fe2+几乎不水解,而Fe3+几乎完全水解。工业上制CuCl2是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到80℃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少量杂质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中可行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纯净的CuO粉末调节pH为4~5
B.向溶液中通入Cl2,再通入NH3,调节pH为4~5
C.向溶液中通入H2S使Fe2+沉淀
D.加入纯Cu将Fe2+还原为Fe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D.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