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 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 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
| B.滤液b中不含有Ag+ |
|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 转化为AgI |
|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举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从人人做起,“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低碳生活的是()
| A.用大排量的轿车代替公交车出行 |
| B.将碳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率 |
|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
|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重复再生(Recycle) |
常温下,将NaHY晶体加入水中溶解,得到0.1mol/L NaHY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NaHY溶液的pH=4,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 c(Na+)>c(HY-)> c(H+)> c(Y2-)>c(H2Y) |
| B.若NaHY的水溶液显碱性,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 c(Na+)>c(OH-)> c(H+)> c(HY-) |
| C.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c(H+)+c(H2Y)= c(OH-)> c(Y2-),则NaHY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 D.将NaHY晶体加入水中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
X、Y、Z是三种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其变化符合下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X(g) +3Y(g) 2Z(g)△H=―(E2―E1) |
| B.若图III中甲表示压强,乙表示Z的含量,则其变化符合图III中曲线 |
|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533。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Y的转化率降低 |
| D.图II中曲线b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曲线a是没有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
X、Y、Z、W、E为原子序数相邻且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Y为非金属,则X一定为金属 |
| B.乙的氧化物常温下可能为液态 |
| C.X、E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X>E |
| D.若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mEOn,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8-2n+mE或EH8-2n+m(m、n均为正整数) |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 A |
向盛有10滴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Na2S溶液 |
证明AgCl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 |
| B |
向2mL甲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向2 mL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 |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
| C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 |
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
验证淀粉已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