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一定条件下,单质B、C、D、E都能与A单质发生化合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①G是黑色晶体,能吸附B单质;②H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③实验时在G和C的混合物表面加入某强氧化剂粉末,在表面上插入一根除去氧化膜的E片,点燃E引发G与C的反应;④I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中常用它作肥料。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I的电子式为                    ,G的俗名是                      
(2)以C和E为电极在Na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3)根据E和A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4)两种常见含C元素的盐,一种pH>7,另一种pH<7,写出这两种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5)写出B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总数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有机物的推断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A~H及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X是一种金属单质,A、B是周期表中相邻元素,且A在常温下为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条件均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C物质的化学式:
(2)在上述①~⑤反应中肯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D溶液中加入NaClO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

(4)请写出C腐蚀铜板制印刷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 ____

(8分)亚硝酸(HNO2)是一种比醋酸略强的弱酸,很不稳定,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而分解。
(1)低温下,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通入水中,可制得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pH范围
大于7
小于7
产物
NO
NO、N2O、N2中的一种

①在碱性条件下,NaNO2溶液与NaCl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HNO2与氢碘酸反应时按物质的量之比1∶2进行,且I被氧化成I2,则产物中含氮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冷冻的NaNO2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不能制得HNO2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稀H2SO4   b.稀HCl c.CO2d.SO2

(4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H4、K、Na 、Mg2、Ba2、 Al3、 Fe3、SO42、CO32、NO3Cl、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⑴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⑵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
⑶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⑷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⑸将⑶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上述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8分) 某有机物A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常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现将8.4 g该有机物在14.56L(标况下)O2经充分燃烧后将产生的热气体(无有机物)先通过足量的无水CaCl2固体,发现该固体增重7.2g,然后再将该剩余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增重22.0g;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分子中含有O—H键和位于分子端的C≡C键,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峰面积为6:1:1。(注:—OH接在不饱和碳上为不稳定结构)
(1)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 A的结构简式为
(2)有机物B是A的同分异构体,1 mol B可与1mol Br2加成。该有机物所有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没有顺反异构现象。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是


②W的一氯代物有种。
③下列有关W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编号);
a.能发生还原反应 b.能发生氧化反应 c.能发生加聚反应
d.等质量的W与苯分别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量,前者大
④W属于(填编号)。
a.芳香烃 b.环烃 c.不饱和烃 d.炔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