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中位数是指用人口平均年龄除以2的得数。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其年龄结构特征。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后,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国家 |
日本 |
巴西 |
瑞典 |
尼日利亚 |
中国 |
韩国 |
世界 |
| 平均年龄中位数 |
44.6 |
28.9 |
41.7 |
15.2 |
35.2 |
37.9 |
28.4 |
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 |
| B.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 |
| C.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岁)比中国的多 |
| D.表中各国,尼日利亚是人口最年轻的国家 |
中国已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是因为
| A.改革开放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 |
| B.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 |
| C.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 |
| 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 |
下图是我国华北地 1954~2002 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一(2)题。
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A.气温不断上升D.降水年际变化大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D.降水不断减少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 A.温暖湿润 | B.温暖干旱 | C.寒冷湿润 | D.寒冷干旱 |
分析“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 ,回答(1)一(3)题。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保护耕地的力度在加强,但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未变,其直接原因是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②过度抽取地下水③人口的不断增长④城市化进程在加快⑤草场载畜量过大⑥流水侵蚀作用加剧⑦荒漠化
| A.①④⑥⑦ | B.①③⑥⑦ | C.②③⑤⑥ | D.②④⑤⑥ |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是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历史上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只出现在工业文明阶段 |
| B.我国土地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 |
| C.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首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 |
| D.荒漠化土地不包括工矿业建设所造成的退化土地 |
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地突出的矛盾问题是
| A.人口众多,土地的承载量在逐年下降 | B.土地资源有限,后备可供开垦荒地不足 |
| C.国土总面积大,耕地相对比重小 | D.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速度 |
下图中的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1)一(3)题。
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 A.出生率上升 | B.出生率下降 | C.死亡率上升 | D.死亡率下降 |
下图所示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 A.农业用地向牧畜用地转变 |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
|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
读下面“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 ,回答(1)一(2)题。
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