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空间实验室阶段,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突破了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題。
材料二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类求索真理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6 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二中“公众科学素养的髙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作简要评析。
(3)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并对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出方法论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逐步成熟。住宅消费的发展带动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及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汽车使用数量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编制的2012年度(第九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12月19日在纽约揭晓。去年“季军”谷歌(Google)时隔6年重返榜首,被评为今年的世界品牌500强第一;微软(Microsoft)和可口可乐(Coca-Cola)分列第二、第三名。中国内地有23个品牌入选,其中入围品牌百强的有CCTV、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和国家电网。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
(1)企业为什么要实施品牌战略?
(2)企业怎样创出名牌产品?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总结: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清醒。——节选自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2)试分析“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顾客的数量和粥店的服务质量都差不多,但结算的时候,总是一家粥店的销售额高于另一家。探其究竟,原来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问: “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而另一家粥店的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接收到第一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几个鸡蛋的问题,“一个”或“两个”即是“沉锚”;而接收到第二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不加鸡蛋的问题,“加”与“不加”即是“沉锚”。考虑的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第一家粥店不知不觉地多卖了鸡蛋,增加了销售。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怎样绕开沉锚陷阱,尽可能科学的决策?有这样一些建议,请仔细阅读,说明其中体现的哲学智慧。

建议
体现的哲学智慧
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别人介绍情况时,不要搀杂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例如: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有利信息”的倾向。

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数据,也要注意整理。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

2012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南安一中高二(1)的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交流感悟】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
甲同学:1860年第一代自行车出现后,就深受富有阶层的青睐,将其当作寻求刺激的冒险玩具。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自行车因其安全、轻快、便捷,倍受中国老百姓的追捧,成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
乙同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驾车出行舒适、高效、时尚,自行车这种出行工具逐渐 “失宠”。
丙同学: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因其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眷顾。
(1)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理性分析】
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公益性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自行车的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2)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