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反应
实验结论
A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2Fe2+Cl2=
2Fe3+2Cl
Fe2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Fe2+Zn=
Fe+Zn2
Zn具有还原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Fe3+Fe=
2Fe2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2Fe3+Cu=
2Fe2+Cu2
Fe3具有氧化性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把金属X分别浸入M2+和Y2+的盐溶液中,只有金属Y析出。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M>Y B.M>X>Z>Y
C.X>Y>Z>M D.X>Z>Y>M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①。电解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②,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准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后有气泡产生
B.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H+ +2e- = H2↑和 4OH--4e- = 2H2O + O2
C.从P到Q点时收集到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g·mol-1
D.曲线0~P段表示H2和O2混合气体的体积变化,曲线P~Q段表示O2的体积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加催化剂,v、v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入氩气,v、v都增大,且v增大的倍数大于v增大的倍数
C.加压,v、v都增大,且v增大的倍数大于v增大的倍数
D.降温,v、v都减小,且v减小的倍数小于v减小的倍数

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C(s、石墨)=C(s、金刚石),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
B.石墨的稳定性弱于金刚石
C.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大1.9 kJ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