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中学组织的夏令营到伦敦(51°N)一所中学进行交流,到达学校时发现学校旗杆的影子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
A.3时 | B.5时 | C.19时 | D.21时 |
该地日落大约还需要( )
A.1个小时 | B.4个小时 | C.7个小时 | D.10个小时 |
下表是1971年~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遭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1)~(3)题。
损失状况 |
地震 |
洪水 |
干旱 |
火山 |
死亡 |
1.91 |
1.27 |
7.36 |
0.10 |
受伤 |
2.63 |
2.07 |
0 |
0.03 |
受影响 |
168.83 |
6004.13 |
2.27 |
9.43 |
无家可归 |
23.76 |
324.14 |
2.27 |
1.51 |
合计 |
197.13 |
6331.61 |
6078.89 |
11.07 |
(1)上表所列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分别是
A.干旱、地震 B.洪水、火山 C.干旱、洪水 D.地震、火山
(2)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影响范围较小 ②能及时预报 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山区 ④持续时间短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国家中,受地震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土耳其 B.墨西哥 C.巴西 D.意大利
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对大气辐射的散射增强
(3)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
回答。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
二分日 |
6:40 |
18:40 |
50° |
夏至日 |
5:10 |
20:10 |
73°26ˊ |
冬至日 |
X |
Y |
26°34ˊ |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为
A.100°E、50°N | B.110°E、40°N |
C.125°E、40°N | D.130°E、50°N |
表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 | B.7:50、17:10 |
C.8:20、17:00 | D.8:10、17:10 |
一艘满载工业燃油的油轮,某年7月在图中海域沉没,船上燃油大量外泄。读图回答:
(1)该海域位于
A.南太平洋 B.北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大西洋
(2)此时油轮外泄的燃油将向方向的海域扩散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2)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