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探究小组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Fe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实验中生成气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探究小组分为两组,按题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喷灯、乙组用酒精灯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
溶解,无气泡 |
溶解,无气泡 |
2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
紫色褪去 |
紫色褪去 |
3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4 |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红色褪去 |
先变红,后褪色 |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是 ;验证方法为 。
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Ⅰ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2 mol·L-1的Na2CO3溶液480 mL。
①应称取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
②所用仪器除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外,还需要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根据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产生的影响,完成下列要求:
A.Na2CO3·10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
B.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使用游码) |
C.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 |
D.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 |
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④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mL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2000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滴定结果如下:
NaOH起始读数 |
NaOH终点读数 |
|
第一次 |
0.10mL |
18.60mL |
第二次 |
0.30mL |
18.00mL |
(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
(3)以下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配制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Na2CO3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E.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Ⅰ.甲图是几种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写出序号所代表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Ⅱ.实验室要配制450 mL 0.2 mol/L 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化学仪器有______________(填选项的字母)。
A.烧杯 B.500 mL容量瓶
C.胶头滴管 D.漏斗 E.玻璃棒
(2)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3)取用任意体积的该NaOH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__。
A.溶液的浓度B.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
C.溶液的密度 D.溶液中OH-的数目
(4)在配制上述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情况对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溶液后烧杯玻璃棒未进行洗涤就进行定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钠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
④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NaOH溶液 |
||
1 |
20.2 |
20.3 |
23.7 |
2 |
20.3 |
20.5 |
23.8 |
3 |
21.5 |
21.6 |
24.9 |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数据处理,t2—t1=3.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
(3)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ΔH1,则ΔH1与ΔH的关系为:ΔH1__________ΔH(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氧化氮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盛放浓硝酸的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乙、丙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装置丙中的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
(3)为了探究NO的还原性,可以在装置丁的导气管C中通入一种气体;通入的这种气体的名称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