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利用假期围绕就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查。
材料一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一、我国人口增长(单位:亿人)            表二、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1995年
1999年
2005年
2010年
2000年
12.72
7.75
人数
520
586
681
834
2010年
13.4
9.7
失业率
2.9%
3.1%
3.6%
4.2%
2020年
14.43(预计)
10(预计)
 

材料二、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制约就业的因素
具体表现
观念因素
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
区域因素
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
能力因素
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信息因素
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1)同学们所搜集的两则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这一宪法修正案中,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是什么?
(3)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视点一: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联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联人民的饮食水平就更低了。
视点二: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视点三: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自1923年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简要回答:(1)视点一和视点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视点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2005年3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 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 力,实现和平统一”;“‘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组织:

新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到1971年: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之外,为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从1971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与大批国际组织建立、恢复了友好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组织。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有什么重大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