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图片所反映的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成龙到芜湖寻根
1它所体现的忠孝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
2它在封建社会突出表现为“父权统制,男尊女卑”;
3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家国同构”这一特征
4在人际关系上充满了人情味
| A.123 | B.124 | C.234 | D.1234 |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
|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
|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
|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
| B.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 |
| C.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
| D.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 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
|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 D.设邮政局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领导人 | B.时间 | C.参加者 | D.地点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
|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
|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
|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