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
到1912年,各种政党纷纷建立,各种政纲、政见竞相宣示。据统计,当时政党政团数目高达312个,可谓社团迭现、政党林立,蔚为大观,随即喧闹一时,匆匆画上句号。上述材料意在表明( )
A.辛亥革命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 B.袁世凯制造“宋案”影响恶劣 |
C.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失败 | D.中国社会结构复杂难以现代化 |
下列关于对威海卫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战役壮烈殉国 |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
C.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
D.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
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