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
|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
原则是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
|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
|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
|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
|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
|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