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底工具……”。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A.康有为 | B.孙中山 | C.胡适 | D.陈独秀 |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
A.欧共体与美国决裂 | B.美欧经济竞争激烈 |
C.西欧力图摆脱美国控制 | D.美欧同盟关系破裂 |
世界多极化的根源是:( )
A.多个国际力量中心的形成 | 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
C.美苏无力主导国际关系 | D.第三世界在崛起 |
下列各项中,有利于当今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
A.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
B.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并存 |
C.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发生 |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发展和不断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