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经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
| 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 |
| 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 |
| 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 |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 A.注重以人为本 | B.重视研究社会现实 |
| C.探究人与自然 | D.重视人的前生未来 |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向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 A.牛顿 | B.达尔文 | C.达·芬奇 | D.莎士比亚 |
1923年10月,胡适《给<努力周刊>编辑部的信》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据此可以看出,胡适对《新青年》的评价是代表和创造了
| A.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的时代 | B.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的时代 |
| C.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 D.主张共和,掀起暴力革命的时代 |
“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罗伯特·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在牵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前提是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
|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 D.进步的思想家善于理论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