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经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
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 |
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 |
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 |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 B.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时 |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D.局部战争的不断爆发 |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印度历史上两次民族解放运动最大不同之处表现在
A.斗争方式 | B.斗争结果 | C.领导阶级 | D.革命对象 |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
亚洲革命风暴中没有出现新式民族独立运动的根源是
A.各国农民阶级革命性强 | B.各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
C.受宗教传统的影响 | D.由于未产生新的阶级力量 |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 B.西南大名的强大 | C.民族危机的加剧 | D.倒幕运动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