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小倩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种类有关
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与两电极间距离有关
猜想三:水果电池电压与两电极插入水果的深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倩设计了如下准备实验和记录的表格一.
表一
实验编号 |
水果种类 |
深度(cm) |
两极间距离(cm) |
电压(V) |
1 |
苹果 |
1 |
3 |
|
2 |
2 |
2 |
|
|
3 |
3 |
3 |
|
|
4 |
菠萝 |
2 |
1 |
|
5 |
2 |
2 |
|
①验证猜想一,应做编号为 _______ _ 的实验;
②为验证猜想二,应做编号为 的实验;
(2)实验中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正常,该电池的 _________ 片是它的正极.
(3)小倩又提出猜想四: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大小有关.他将苹果依次切去一部分来做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如表二:
表二
苹果大小(个) |
1 |
3/4 |
1/2 |
1/4 |
测得的电压(V) |
0.27 |
0.28 |
0.26 |
0.28 |
该实验说明 _____ 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 .
(4)以上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以下探究活动中也采用了此方法的是 _________ (多选,2分)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探究串联电阻时引入总电阻
D.探究电流时用水流来导入.
(5分,)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 |
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请从图中选取器材,点燃蜡烛,进行实验,实验要考虑到有利于解决以下问题,既可以看到物又可以看到像;便于比较物跟像的大小;便于比较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物距和像距)。
![]() |
(1)要得到物距与像距的准确关系,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2)为什么选择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法。
(3)将一张纸(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像吗?,为什么?。
(4)总结上述实验,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左、右。
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
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14甲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
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
;
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_
(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
(2)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14乙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4)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__(填“C”或 “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5分)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有时,不把它对准电视机,对着墙壁按按钮也能控制电视机,(如图),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现象。小明通过学习,知道“色光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透明物体”,他想知道电视遥控器发射的这种不可见光是否能透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那么他需要有图中所示的设备外,另外还需准备一些。请你说出他的具体做法:
。(做法2分)
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是凸透镜,____是凹透镜。
(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