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①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3年1月,中英签署新约,取消英国在华诸多特权。至此,英国在中国获得的“关税协定”等特权在百年后最终消失。与“关税协定”特权最初取得有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西汉 B.战国、秦朝、西汉
C.秦朝、西汉、三国 D.秦朝、西汉、唐朝

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任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
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
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
D.元朝行省长官不再由中央任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