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①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罗马法规定的财产转移方式中,要求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最早的成文法
C.注重形式规则 D.保护贵族利益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表明

A.日本已经摆脱日美同盟的束缚 B.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III”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C.全面实施经济调整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1912年5月,戴季陶在《民权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杀》的文章中写到:“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并未下令追捕此人。据此可以推断

A.民国初年,国民党与袁世凯存在着激烈冲突
B.辛亥革命后,大众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C.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反对
D.辛亥革命后,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