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 B.维护贵族的利益 |
C.保障平民的利益 | D.维护法律的权威 |
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 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
C.实行了禅让制 |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 |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
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
顾炎武曾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乡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对其主张最准确的理解是()
A.政府扶植手工业生产 | B.发展外贸 |
C.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 D.重商抑农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
D.宋朝程朱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