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
|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
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相同点的评述,错误的是( )
| A.是各区域范围内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
|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是区域性政治联盟 |
| C.典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
|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经济组织产生 |
与下图关系最密切的是( )
欧元
| A.经济全球化 |
| B.经济区域化 |
| C.知识经济兴起 |
| D.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
2003年7月至2005年10月,中法两国先后在对方首都举办“中国文化年”和“法国文化年”。对此现象产生的背景表述中,最主要的是( )
| A.中法两国关系友好 |
| B.两国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
| C.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
| D.中国坚持对外开放 |
对于“9.11”恐怖事件,国际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宁愿用100万美元的导弹轰炸不值十美元一顶的帐篷,坚持出兵阿富汗,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其战略目的是( )
①控制中亚、西亚的战略位置资源②符合北约东扩的需要③平息美国国内民众的情绪④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柏林墙”推倒“柏林墙”
|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
|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性建筑物 |
|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即将统一 |
| 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