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与所谓 '器物一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 '西化'一 '反西化'一 '现代化'”。下列对应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 B.国家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宗教化 | B.逐渐贵族化 |
C.逐渐平民化 | D.逐渐神秘化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
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
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 |
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劝,保证了皇权 |
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精密联系起来 |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艺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 |
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 |
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 |
D.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是承袭前王朝的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