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相符的是( )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慢”的理念深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慢食”、“慢写”、“慢读书”到“慢旅行”。人们力求在细节上慢慢品味和享受生活。对材料中“慢”文化的理解,恰当的是( )
A.“慢”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 | B.“慢”的观念违背了历史潮流 |
C.“慢”意味着工作效率的降低 | D.“慢”文化是对现代文明的抵制 |
下列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5.9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C.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而要中国永远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 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 | 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
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