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州长仍旧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黑人男孩和白人男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 |
B.春节期间,受经济利益驱使,少数群众不按操作规程生产烟花爆竹,导致发生了耸人听闻的爆炸事件。 |
C.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
D.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的生机。 |
B.“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来了,带来万物苏醒。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
C.“你们被点燃”以下三行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诱惑,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
D.这首诗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 |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A.“邮票”代指信件。第一节写少时离家借书信宽慰乡愁。 |
B.“船票”代指船。第二节写游子和新娘各在水一方,以船为桥。 |
C.“坟墓”代指封闭的家园。第三节写游子飘零在外,只能遥望故乡,不能与亲人团聚。 |
D.“浅浅的海峡”说明海峡不应成为两岸的阻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
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将“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对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
下列词语中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泊 车(bó) 船 舶 (bó)粳 米(ɡěnɡ)心肌 梗 塞(ɡěnɡ) |
B.招 徕 (lái)青 睐 (lài)切 磋(qiē)雕栏玉 砌 (qì) |
C.拙 劣(zhuō)罢 黜 (chù)伉 俪(hánɡ)引 吭 高歌(kànɡ) |
D.宿 敌(sù)星 宿 (xiù)恰 当 (dānɡ)螳臂 当 车(dàn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