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
C.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D.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
C.内部管理不善 |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造成“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
C.受到北洋军阀的压制 | D.受社会形态严重制约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近代”的含义是
A.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 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
C.由私人投资兴办 | D.使用机器生产 |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C.中国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
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A.闭关锁国 | B.文字狱 | C.重农轻商 | D.政治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