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一退休、失业和工伤—一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近代中国历史的史实分析,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怎样一步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的?这种量变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中央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都作了不懈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史实。
(2)举例说明秦、隋、元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后,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开创性政治举措。
(3)分析元明清三朝历经六百多年统一局面的历史必然原因。这时期出现哪些威胁这种局面的问题?各举一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赦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后来的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如何评价?
(3)材料三中的观点是谁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而促(短促)。
——柳宗元《封建论》中引述的观点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滞后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得出哪些教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