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畏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五、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十一、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3月)
材料二:1.各方代表由各方自己推选,人数应按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量比例规定。
2.国事会议应于最近期间召开。
3.国事会议根据革命三民主义的原则,必须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领以彻底改变国民党所执行
的错误政策。
4.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
5.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成立联合统帅部。
6.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开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以保证宪政的实施。
——周恩来《如何解决》(1944年“双十节”)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政权民主保障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8分)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诟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苏)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
(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的是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抨击的理由是什么?

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6分)
材料三“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2分)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在欧洲先后出现了两次著名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回答问题
(1)两次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分别扫除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材料一……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身“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的改革主张及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摘自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
(3)材料三中体现了沙皇对农奴的解放,其“解放”的内容包含什么?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选取了古今中外九大著名改革事件,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有如下五种表现:第一,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二,改革是思想解放的主要形式;第三,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四,改革是社会转变的有力杠杆;第五,改革是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请根据以上五个方面,各举一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事例不得重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