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有关。他在同治元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购买外国船炮近以剿办发逆,远以巡哨重洋,实为长驾远驭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二一,第15页。)与列强交往中,深感到“海国环伺,隐患方长”,“愤西人揽制机之利,谋所以抵制之”。 后来李鸿章的军事上的变革,除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用外,还在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同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天京陷落,曾国藩的“事功”也由此而达至峰顶。清廷不仅不加功封赏,对他是接二连三的严责。曾国藩只好主动裁剪湘军!因有他的湘军,之后分出来了淮军,接着又有了袁世凯的新军。总之在他身处“三千年之大变局”中, “卫道”与“创新”同在,张扬的“守道”和“救时”意识同在, “千古完人”与“汉奸屠夫民贼”同在,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同在。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而他的行为却被同一时代所扼止。最后,他带着“名已裂矣,亦不复深问”的复杂心情,冥心孤往地走向历史为他安排好的结局。
(1)材料提到“李鸿章的军事上的变革,除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用外,还在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同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请举一史实说明。
(2)曾国藩身上的“卫道”与“创新”各是什么?
(3)曾国藩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个人作用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3)
( 3)根据材料三伯利克里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是什么?(2分)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在《致罗马教廷》的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痛苦的巨流,凶残的庙堂”,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建立“以人而不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材料二:当人民被迫服从时,他们做得到;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做得更好。因为人民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依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以上两段材料反映的共同话题是什么?据此分析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7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得结束。”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哪些文献?据材料信息,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哪几种类型?(4分)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发挥了哪些相同的作用?(2分)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看,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对两国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
(3)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