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被网友戏称为十里“霾”伏,自强不“吸”,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3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2013年1月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

日期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17日
气温
4-8℃
3-10℃
3-9℃
3-8℃
1-5℃
-1-5℃
风向
东北
东北-北
东-东南
偏西
偏北
偏北
风力
4-5级
3-4级
3-4级
<3级
4-5级
4-5级
天气
中雨
多云-晴
晴-多云
晴-多云
多云
晴-多云

材料三:雾霾的组成物质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为可吸入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它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来源于柴油车辆的尾气、燃煤等所排放的颗粒。
第二类为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相同点。
(2)上海在1月15日灰霾天气后,经历了怎样的天气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该天气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北京和上海都在2013年1月间出现了连续性的雾霾天气,比较导致两城市雾霾天气的物质来源的异同。
(4)冬季的逆温现象会加剧大气污染,造成灰霾持续不退,其原因是什么?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钒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钢轨、国防军事等核心高技术领域。攀枝花是我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但钒钛产业链短,关键技术有待提高。据统计,2013年攀枝花钒钛产品出口1.82亿美元。其中钛白粉0.86亿美元,同比增长72%,钒铁0.96亿美元,同比增长95.90%,主要出口英、美、日、韩等国。
材料二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图和攀枝花市2013年主要工业产值及比上年增长示意图。

(1)简述攀枝花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2)分析攀枝花成为我国钒钛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
(3)分析攀枝花钒钛产品出口特点及不利影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显示,秦岭以南黄土沉积层与黄土高原一样都是大气粉尘堆积物,但厚度较小。
(1)简述秦岭两侧地形区黄土沉积层北厚南薄的自然原因。
东风汽车公司1969年始建于十堰,2003年部分迁至武汉,随着十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速公路的建设,2012年东风汽车商用车生产重新落户十堰。
(2)简述2012年东风汽车公司重新落户十堰的原因。
襄阳正在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区,发展优质稻米、名特水产品、越冬蔬菜等农产品。
(3)说明襄阳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自然优势。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9月,川藏铁路正式动工。该线全线贯通后到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康定、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组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彩带,既有无限魅力又考验着这项伟大的工程。
材料三川藏铁路沿线自然资源富足,其中玉龙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铜矿床之一,探明储量达650万吨。川藏铁路的修建,还将打通我国与南亚的陆路经贸通道。目前西藏的亚东和聂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也已纳入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
(1)川藏铁路的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川藏铁路对西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2)川藏铁路从拉萨到成都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填出序号代表的地形单元:①;②
(3)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川藏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4)列举两例修建该铁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北部,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与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0%以上,同时还开采出口铁矿石和磷灰石,另外葡萄酒、柑橘、蔬菜、橄榄油也是其传统出口商品。但阿农业发展缓慢,粮食与日用品主要依赖进口。首都阿尔及尔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
材料二:阿尔及利亚简图

材料三:两城市气温、降水资料。

(1)阿尔及利亚北临海,此海域东部通过运河连接红海。阿尔及尔的气候类型是,塔曼拉塞特的气候类型是;阿尔及尔降水多的季节主要受(风带)影响;谢利夫河是全国最长的河流,其汛期出现在(冬、夏)季。
(2)说出阿尔及利亚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该国可采取哪些措施优化经济结构。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要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之一,其中天然橡胶是西双版纳具竞争优势的产业。
材料二: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表植被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比较。

材料三: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的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针对西双版纳的天然橡胶产业,有人提出扩大橡胶种植规模,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2)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方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