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材料二: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1)材料中说的是什么改革?
(2)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日本成功实行这一改革反映了日本民族有什么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的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扶清灭洋,替天行道”。但这一斗争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材料二中“扶清灭洋”是指哪一次人民斗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相继罢工。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运动是?(2分)
(2)材料二口号中的“国贼”主要指哪些人?(2分,答出一例即可)
(3)材料三中“中国工人”代表的是什么阶级的运动?(2分)这体现了工人的一种什么精神?(2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问这场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4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是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也。
——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8分)
(2)列举材料二中从“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在实践上有何行动?这一行动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和内容上有何不同?
(3) 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相继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列举两项)
(4)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2分)
(5)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2分)
(6)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使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4分)
(2)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中的什么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国有土地按以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土地不准买卖,死后归还。”
材料二:“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
(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这一改革是由谁来推行的?
(3)结合中国改革的成就,谈谈你的感想和启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