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
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
B.乙是氧化物 |
C.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1 |
D.D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 |
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错误的是()选项物质用途性质
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
D.洗洁精洗涤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