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 A.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 B.作《师说》以贻之 | 
| C.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 D.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苏辙为六国提出的自安之计是            (四个字概括)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西一舍一舍:三十里。 | 
|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嬉戏。 | 
| C.使其中不自得中:内心 | 
| D.收会计之余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C.不以物伤性 不赂者以赂者丧  | 
  
| 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 
|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 
|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 
|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
 译文:
 (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译文:
 (3)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召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比延烧比:并排,挨着 | 
| B.伏矫制之罪矫:纠正 | 
| C.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发:打开 | 
| D.以数切谏切:急切,切迫 |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黯以父任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 B.①以数切谏②群臣或数黯 | 
| C.①公卿皆为黯惧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 D.①宁令从谀承意②宁死不屈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 
| B.弘大体,不拘文法 | 
| C.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 | 
| D.天子方召文学儒者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东越之间的争斗,汲黯只到达吴郡就回来了,因为他认为不必为这样琐屑的事而遣派使臣。 | 
| B.汲黯学习黄老学说,又因多病,所以处理地方政务主张无为,人们因此对他大加称赞。 | 
| 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都来拜见,只有汲黯见他从不曾行拜礼,只是拱拱手。 | 
| D.汲黯因为总是直言进谏,不能久留宫内。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汉武帝对此十分恼怒,但他始终以朝廷为重。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甚矣,汲黯之戆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知效一官 (2) 犹有所待者也(3) 而御六气之辩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 A.之二虫又何知 | B.而莫之夭阏者 | 
| C.去以六月息者也 | D.奚以知其然也 | 
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子?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 
| B.为了说明宋荣子、列子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 
|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 
| D.为了说明顺应天道驾驭六气的重要性。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①,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②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注:①初机之士:指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②欺松桂而诱云壑: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骗。③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娄公所舍:留宿 | 
| 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是 | 
| C.药不二贾贾:通“假” | 
| D.信道未笃笃:诚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以朝市为大隐耳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 B.子何疑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 D.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重为乡党所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 
| B.文中称隐于朝市者为大隐,是因为身处于名利场中,而能心控自如,神志专一,不为外物的诱惑而致迷乱。 | 
| C.文章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 
|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鬻 书 以 为 食 取 足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廉 以 诗 酒 游 诸 公 间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