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大型冰箱生产企业负责人在总结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时曾谈道,为满足当今多样化和个性化选择需求,企业研制出三角形冰箱等多品种的冰箱。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减少工作日数,增加假日时间等措施,使节假日期间商品销售额剧增,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在庐山等著名旅游线路、旅游胜地出现了机票、车船票紧张,旅店生意火爆的状况。这些现象被称为“假日经济”。它使得一系列行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材料三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盛了,经济才能真正启动起来。”
请联系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认识。
某同学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条国道。但是,由于没有设置红绿灯和交通护栏,常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他找到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在人大代表的督促检查下,有关部门克服困难,设置了红绿灯和交通护栏,使这条“要命路”变成了安全道。
(1)上述材料中,该同学行使了公民的什么政治权利?公民能享有这种权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公民行使这一权利有何重要意义?(8分)
(3)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这一权利?(6分)
我国的选举方式有哪几种?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0分)
政治生活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领域,它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活。那么,我们的政治生活主要有哪些内容呢?(8分)
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
2011年3月,合肥一中国学社成立,合肥一中国学社是安徽省首家高中国学社。国学社成立的消息吸引了近700名学生报名参加,学生参与热情高,社会反响强烈,合肥在线,合肥日报,江淮晨报、合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就“国学热”产生的原因,合肥一中国学社的同学进行了探究,并形成了以下成果: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4分)
(2)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是什么?(12分)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从“嫦娥二号”顺利发射到2010年10月1日发射成功,我们被卫星的研制团队所感动。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了“嫦娥二号”。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 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永恒地镌刻在太空。他们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嫦娥二号”卫星研制团队怎样展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