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药品的分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填写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含义:

内容




化学符号

2Fe



表示含义

1个钠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属于非金属元素。

(2)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 ②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氧气_____。
(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 C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
② 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气体、验证性质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2)实验室制备的二氧化碳用D装置收集,则验满的方法是
(3)E装置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4)F实验检验甲烷的成分,将内壁一半涂澄清石灰水、一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洗涤②溶解③干燥④过滤

(7分)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
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假设3:红色粉末是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高温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图如下)。

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红色粉末不变色,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1成立
红色粉末全部变为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3成立。
[反思与评价]
(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3)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
[知识拓展]
(4)请你用另一种新的方法探究这包红色粉未的成分,探究方法
(5)为了进一步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
A.硝酸铜溶液 B.稀盐酸 C.氯化锌溶液 D.硝酸银溶液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依据右图实验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灭火的措施是

A.向油锅泼水 B.赶快跑开
C.用扇子向油锅扇风 D.用锅盖盖紧油锅

(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1图2图3
表示氯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②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
③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____,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____(填“酸性”或“碱性”)。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电解水的装置,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下列微粒中,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 B.氢原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和氢分子
(2)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向水中加入(填物质名称),可除去其中的异味。
②下列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 B.沉降C.过滤 D.蒸馏
(3)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中水”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因为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的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为“中水”。下列关于“中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水”不能作为饮用水
B.利用“中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C.“中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与蒸馏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同
D.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要用到过滤和吸附等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