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
沸点/。c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正丁醇 |
11.72 |
0.8109 |
微溶 |
正丁醛 |
75.7 |
0.8017 |
微溶 |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并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实验室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需要________ml容量瓶。还需要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仪器.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__。
A 洗涤 B 量取 C 冷却 转移 D 摇匀 E 定容 F 计算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__未冷却______________.
Ⅰ.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 。
(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Ⅱ.某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 |
实验现象(气球体积变化)) |
分析原因 |
|
第 ① 组 |
42 g NaHCO3 53 g Na2CO3 300mL4 mol/L盐酸 |
甲中气球与乙中 气球的体积相等 |
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n" (Na2CO3) V甲(CO2)=V乙(CO2) |
第 ② 组 |
42 g NaHCO3 53 g Na2CO3 300mL3 mol/L盐酸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10CO2↑ + 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
|||
0.6 mol/L H2C2O4溶液 |
H2O |
0.2 mol/L KMnO4溶液 |
3 mol/L 稀硫酸 |
||
1 |
3.0 |
2.0 |
3.0 |
2.0 |
4.0 |
2 |
3.0 |
3.0 |
2.0 |
2.0 |
5.2 |
3 |
3.0 |
4.0 |
1.0 |
2.0 |
6.4 |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利用实验1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KMnO4) = 。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Mn2+)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
(Mn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乙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乙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选择表中空白处应加入的物质。
实验编号 |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
|||
0.6 mol/L H2C2O4溶液 |
H2O |
0.2 mol/L KMnO4溶液 |
3 mol/L 稀硫酸 |
|||
4 |
3.0 |
2.0 |
3.0 |
2.0 |
|
![]() |
A.KMnO4B.H2C2O4C.K2SO4D.MnSO4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c(I-)/(mol·L-1) |
0.040 |
0.080 |
0.080 |
0.160 |
0.120 |
c(S2O82-)/(mol·L-1) |
0.040 |
0.040 |
0.080 |
0.020 |
0.040 |
t/s |
88.0 |
44.0 |
22.0 |
44.0 |
t2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2=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3的范围为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I制取蒸馏水,还缺少的仪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 ,冷却水从 口进。
(4)某学生欲用11.9 mol/L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48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的稀盐酸.
①其中装置II是某同学配制此溶液时转移操作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 、 。
②将下列操作填写完整,并排列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用一次)_ _ _ 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
B.用量筒准确量取浓盐酸_________ mL,注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杯注入_________ 中 |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
E.改用_________ 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_ 处.
③若配制时,因加水不慎略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此时实验应如何继续进行?________
④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