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强为2.20×104 kPa、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
B.“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C.火力发电厂可望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 |
D.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
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增大了压强 | B.t2时充入了稀有气体 |
C.t3时升高了温度 | D.t4时降低了温度 |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2HI(g);△H=-9.48 kJ·mol-1
(ii)I2(S)+ H2(g)2HI(g);△H=+26.48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
B.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
C.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
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
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
C.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
D.Fe(SCN)3溶液中加入6mol/L 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
对于制氢气原理CH4(g)+H2O(g)CO(g)+3H2(g)ΔH=+206.4 kJ·mol-1,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降低压强 | B.增大水蒸气浓度 | C.加入催化剂 | D.升高温度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
B.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
C.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 |
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