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暑假期间,与学生关联的假期游占旅游市场主要份额,学生出游首选是目前大热的世博游行程。学生暑假游世博( )
①从一个侧面说明家庭消费由低级向高级层次递进
②从一个侧面表明人们的消费正由生存资料消费向发展、享受资料消费过渡
③说明我国人民的生存资料消费得到充分满足
④表明享受资料消费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消费方式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 |
2011年2月24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
的合法权益,让广大群众工作更体面、生活更有尊严,让广大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强、发展更
健康,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是
①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③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
④人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三思而后行
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
推向前进”,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有消息表明,2009~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工程二期”,
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目前我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
力都已基本具备。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④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据此回答问题。“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
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
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
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B.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受自身积累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
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