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和己烷 |
B.用BaCl2溶液鉴别SO42-和SO32- |
C.用浓HNO3与Cu 反应制备NO2 |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
B.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
C.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Fe2++H2S↑。 |
D.pH=1的溶液中:Fe2+、NO、SO、Na+能够大量共存。 |
以下除杂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反应条件或除杂方法 |
A |
苯 |
乙酸 |
烧碱溶液 |
分液 |
B |
硅 |
铝 |
稀盐酸 |
过滤 |
C |
氯气 |
氯化氢 |
饱和食盐水 |
洗气 |
D |
乙烷 |
乙烯 |
氢气 |
催化剂、加热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 B.淀粉、油脂、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
C.乙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D.苯和溴水在FeBr3的条件下可制得溴苯 |
下列物质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
A.KOH | B.H2O2 | C.CH3COONa | D.NH4Cl |
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图示操作和实验现象均正确的是
A.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 试剂:淀粉溶液、碘水、 唾液、2mol/L H2SO4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溶液颜色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蓝色,右试管溶液颜色迅速变蓝色 |
![]() 2NO2(g) ![]() 试剂:烧瓶中各充入等质量的NO2 现象: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 |
C. 探究醋酸、碳酸、硼酸的酸性强弱 |
D. 验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
![]() 试剂:0.1 mol/L醋酸溶液、饱和硼酸溶液 0.1 mol/LNa2CO3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内液面产生气泡,右试管无明显现象 |
![]() 试剂:酸化的3%的NaCl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现象: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