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请从“氮气、干冰、不锈钢、汽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的是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③可用于除去衣服上油污的是 ;④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
(2)现有H、C、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常用的溶剂 ;②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④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化学息息相关。
(1)营养素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①下表为某品牌100%果汁部分产品说明:
配料:纯净水、苹果浓缩汁
营养成分表:
项目 |
能量 |
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糖类) |
钠 |
维生素C |
含量/100ml |
180KJ |
0g |
0g |
9.5g |
0g |
4mg |
由产品说明可知该果汁中含有类营养素。该果汁的能量是由提供的。
②保健品的研制和开发为均衡营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奶奶患有轻度骨质疏松,应该适量食用(填字母序号)。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B.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C.补铁口服液 D.复合维生素C片
(2)化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图为某全自动家用豆浆机。其中应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用铜制材料制作电插孔是利用铜具有性。
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Fe3O4、FeO、SiO2等)是工业生产硫酸的废渣,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氧化铁)等产品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
(1)硫铁矿是物(填“纯净”或“混合”)。
(2)写出碳与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酸浸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
(4)反应Ⅰ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
(5)实验探究: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K2SO4,试设计实验探究产品a中是否含有氯化物(Cl-)杂质。
实验过程: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产品a的溶液少许,加入 |
目的是除尽产品中的K2SO4,避免干扰 Cl-的检验 |
|
②过滤,向滤液中加 AgNO3溶液 |
原样品中含有氯化物(Cl-)杂质 |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____ ___,利用_______方法可以将水中溶解的气体除去。
(2)含有较多_ ______的水称为硬水,实验室中将硬水软化常用操作。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4)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C.使用含磷洗衣粉 |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
(1)从C、H、O、S、Cl、Na、N、Ca、Cu等9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元素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② 造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
③炉具清洁剂中的碱;④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⑤生成两种非金属氧化物的分解反应。
⑥难溶性盐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 (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字母符号)
(3)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
②若F为氧化物,且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证明与某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盘,称量其质量。然后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再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直至天平平衡。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2)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最终小至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②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组同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