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制度,这个制度保证让社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种称为“珍妮 机”的纺纱机,1785年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因素。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图一中的人物被美国人称为“国父”,图二是19世纪60年代与之其名的总统,他们分别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对美国历史的发展共同的作用
材料三: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随后派人到欧美考察教育。考察团回国后,明治政府决定推行全民教育政策,逐渐在全国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和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业学校及师范学校、业余学校等,重点普及小学教育,搞好师范教育。创办东京大学,设立法、理、文、医等学部,成为当时输入近代科学,培养造就科学技术人员的中心。为学习欧美科技,还高薪聘请外籍教师。
明治政府各部门中,文部省经费开支最多,政府逐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拨款, 不惜重金建设学校。
——王斯德主编《初中历史教师用书》 
(3)根据材料三,概述明治政府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促进日本发展有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材料三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材料四: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
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随着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请写出材料三中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的名称。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这部法律文献有何历史地位?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解析题。
走近新时代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在过去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那次会议?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国为什么能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冷战结束,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在经济上保持长期稳定繁荣,霸权主义膨胀,企图建立一个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因此以西方联盟为基础,竭力扩大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不过,美国难以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仍在继续。
首先,西欧主张在欧洲新秩序中起主导作用,在世界新秩序中和美国平起平坐,为此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虽然苏联解体,俄罗斯实力明显削弱,但仍然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力图恢复大国地位,反对美国单独称霸。尤其是普京担任总统期间,俄罗斯通过丰富的能源等有利因素,实力得到明显的增强。
第三,随着苏东剧变,南北矛盾日益突出,尽管近年来,南方地位有所下降,但是要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呼声日益增强。
第四,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尝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地位显著提高。
世界多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只有在多极化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浅析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楚。结合所学知识和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价,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材料三简而言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还是我们的革命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
材料四据统计,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不足之处
学习内容
实践活动
最主要影响
第一期
机器上
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第二期
制度上
政治制度

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期
文化上
思想文化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三所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53——1957年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材料四所反映情况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关注“三农”是当今社会一个热点话题,古今中外事例甚多,如现代历史上,苏联(苏俄)、美国、中国都不断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体现政府关注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据此回答:
(1)唐贞观年间出现“马牛布野,斗米不过三四钱”的繁荣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采取有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
(2)苏俄政权得到巩固后1921年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实施的农业措施又是什么?
(3)为防止农产品生产过剩,控制农产品产量、价格,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生产关系(土地政策)进行多次调整,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误教训,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影响。
(5)综上所述,这些措施实施,政策调整带给我们启示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