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深入不毛(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 B.谓为信然。欲信大义于天下。 |
C.将军宜枉驾顾之。辍耕之垄上。 | D.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感激。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回答。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临危受命和 。(2分)
(二)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4)鞭数十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 B.蹲其身(其中的) |
C.以丛草为林(把) |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8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_______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谕:_______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
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
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1)盗贼:_______
(2)于成龙:_______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9--23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阡陌:(2)向: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 |
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南5f{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10分)
韦云起①直言不便事
兵部尚书柳述,庆②之孙也,尚兰陵公主③,怙宠④使气,自杨素⑤之属皆下之。帝向符玺直长万年⑥韦云起:“外间有不便事,可言之。”述时侍侧,云起奏曰:“柳述骄豪,未尝经事,兵机⑦要重,非其所堪,徒以主婿,遂居要职。臣恐物议⑧以为陛下‘官不择贤,专私所爱’,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然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⑨也,可师友之⑩。”秋,七月,丙戌,诏内外官各举所知。柳述举云起,除通事舍人⑾。
(选自《通鉴》第179卷)
【注释】①韦云起:隋文帝开皇中中举,授符玺直长。大业初任通事谒者,后擢为治书御史。②庆:柳庆。西魏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北周建国后封平齐县公。③尚:婚配。专指娶帝王之女。兰陵公主,隋文帝第五个女儿。④怙宠:恃宠。怙,依仗。⑤杨素:时为尚书械仆射。⑥符玺直长:掌管朝廷印玺、符节的官吏。万年: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⑦兵机:用兵的机宜、谋略。⑧物议:众人谈论。物,众人。⑨药石:药物、砭石。古代用石块做成、用来治病的石针称砭石。⑩可师友之:可与韦云起为师为友。⑾除:授以官职。通事舍人:掌管传达诏命、呈递奏章的官职。.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诏内外官各举所知.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1)属:() (2)侍:( ) (3)然:( ).韦云起认为朝中最大的“不便事”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柳述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遍。(10分)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宿构②,自目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⑤。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注释】①皇甫湜(shì):人名。唐代散文家,师从韩愈。②宿构:早已构思好。③自目曰“高轩过”:目。命名。高轩,华丽的车子,此处借指韩愈等人。④奚奴:童仆。⑤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像他人一般牵强符合诗歌格式和规矩。.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援笔辄就如宿构.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1)是:( ) (2)疾:( ) (3)旦:(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李贺是怎样勤奋搜集生活素材写作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
.你认为本文叙写了李贺哪些与常人不同之处?请简要谈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