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5个装置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这些装置进行常见物质的制取并探究其性质(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进行完善或评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A、C、E相连后,以浓盐酸和 (填写名称)为原料制取Cl2,仪器乙的名称是 。
(2)利用(1)中装置和药品,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所得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向所得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至少产生一种酸性强于碳酸的物质 |
实验Ⅰ获得结论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若选“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选“合理”,则无需填写理由): 。
实验Ⅱ获得结论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若选“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选“合理”,则无需填写理由): 。
(3)利用(1)中装置还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比较Cl-和S2-的还原性强弱。则C中预期出现的现象是 。
(4)将B、D、E装置相连接(打开止水夹a和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c),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将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一段时间后,欲用D装置探究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 ,再 以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观察现象。
简答:糖尿病是“富贵病”,请你设计实验检验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并与正常人作对比,设计要求:
⑴写出实验所用化学药品
⑵写出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下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
图中:A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C为无水CuSO4粉末,D为碱石灰,F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1) 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
(2)为使A中乙醇平稳汽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______。
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_ _____。
(3)能证明乙醇反应后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
(4)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推断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铁架台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写出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忘记加入碎瓷片就加热进行实验,为防止暴沸,下一步的操作是:。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
②:
(4)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浓硫酸的作用是:①;②
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⑷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
目的是防止 。
⑸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为定性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化学课外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Ⅰ: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除去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尖嘴导管的单孔塞,点燃放出的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混浊产生。
(1)请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以上实验设计因缺少必要的步骤而存在安全隐患,请你指出所缺少必要的步骤是
▲。
(3)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混浊,则燃烧产生CO2的物质最可能是
▲ (写名称)。
方案Ⅱ:(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增大接触面积)。点燃一盏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如右图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2)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现象产生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