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白鼠体内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使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假说:
假说一:该现象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假说二:该现象是通过促进 ,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为了验证哪一假 与实际情况相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材料与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A,B两组小白鼠、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手术器械等;
(2)实验步骤:
①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 的含量。
②切除A组小白鼠的 ,B组做相同的外科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③向两组小白鼠注射 。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A,B两组小白鼠一段时间。
⑤测定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含量____ ,则支持假说一。
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含量 ,则支持假说二。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用F1获得F2的方法是,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组,原因是。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
材料一: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的硬子,无法食用。但在大约1万年前的东南亚,人们发现一种很少见的香蕉品种,这种香蕉无子,可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食用的香蕉,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无子香蕉是三倍体。
材料二:由于一种变异的致命真菌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正在全球蔓延,香蕉可能在5年左右濒临灭绝。蕉农目前通过大量喷洒化学药剂来解决问题。在世界许多香蕉农场,每年多次喷洒杀菌剂,此举使香蕉成为世界上喷洒农药量最大的食物之一。但大量喷洒农药也恐怕未能阻止真菌进一步散播。
材料三:生物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能抵抗这种真菌的野生香蕉,以便培育出新的香蕉品种。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无子、可食香蕉的变异可能来自于。
(2)试分析为什么喷洒农药也不能有效地阻止真菌进一步散播?。
(3)假若生物学家找到了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野生香蕉,如何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无子香蕉?(请你简要写出育种思路)。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
)对晚熟(
)是显性,抗干热(
)对不抗干热(
)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
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
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要表现型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
代自交,请分别分析
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
。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
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由此
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 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 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 。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 做临时装片,用 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 。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 。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的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的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分裂的 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 、 。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
(4)“人工进化”与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