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在光照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随 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时主要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过程的 阶段。
(2)从甲图可见,在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具有稳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 ,此时主要是光合作用的 阶段受到限制。
(3)乙图中C点表示植物生长的 。出现CD段的原因是 。
(4)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A植物曲线与横坐标交叉点表示: ;B植物曲线与纵坐标交叉点表示: 。当在 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相同。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
(10分)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手机已成为大众化的通讯工具,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手机为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有人也为手机能产生辐射这一问题产生了担忧,手机辐射会致癌吗?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初步探究手机辐射是否有可能致癌。
(1)选取实验材料(如的小鼠),并将材料分组编号。
(2)用来靠近,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
(3)观察。
(4)观测结果及结论:,说明手机辐射可能会致癌,否则手机辐射不会致癌。
人们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上述各种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除人工合成法、反转录法外,还可以从中获取,然后再利用 进行大量扩增。
(2)转基因牛可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启动子,它是__________的结合位点。将注射有外源DNA的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桑椹胚或________,再进行胚胎移植。进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________。
(3)prG基因的产物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一般采用技术将prG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Ⅱ中,图中Ⅱ应是。
(4)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比直接采用叶肉细胞更好,原因是。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下面图1是研究人员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草原一野兔种群数量入值的变化曲线。图2为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光合作用总量减去呼吸作用总量)的关系图。请分析回答:
(1)图1表明,该种野兔在前5年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型增长,第5—10年λ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_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稳定性。
(2)图2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图中生物能否构成该草原的生物群落?请判断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3分析:草原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__________之间,这样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量。从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来看,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大于图中c点,生物多样性会___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价值。
植物中广泛存在着细胞分裂素,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幼苗期喷洒一次40 μg/mL细胞分裂素溶液,2周后检测,发现能使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低于或高于该浓度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实验探究,完善实验思路,并将预期结果用直方图表示。实验材料和用具:子叶刚刚完全展开的萝卜幼苗、浓度为60 μg/mL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蒸馏水、量筒、喷壶、叶绿素含量测定所需用具和试剂等。、
(1)实验思路:
①利用60 μg/mL的细胞分裂素溶液配制浓度为20 μg/mL、40 μg/mL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②将萝卜幼苗随机均分为组,并编号。
③。
④2周后,各组取的叶片,放入烘箱中烘干,再取等量干粉放入研钵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研磨后提取色素并测量叶绿素的含量。
⑤重复④若干次,取。
(2)预测实验结果:理论上预测的实验结果有多种,假设上述实验所用的细胞分裂素浓度中,使用40 μg/mL时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且各种浓度的实验结果各不相同,请在此基础上推测合理的实验结果,用直方图(柱形图)表示。(注:提供一个坐标系作参考,若有多种结果请画相同的坐标系并把不同结果画在不同的坐标系中)
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________,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________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________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细胞膜上的1无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
A.K+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
C.抗原致敏B淋巴细胞 | D.HIV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