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因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因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旌直言旌:表扬 |
B.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制度:规模 |
C.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瘼:疾苦 |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 视:观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
B.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
C.乘间以告今以右相雠我 |
D.因遣使召之帝悟,因夺其官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
①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②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夺其官,仆其碑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当时皇帝英宗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皇帝非常高兴地采纳了意见,停止了庆祝活动。 |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
C.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 | B.沛公不胜杯杓//不胜枚举 |
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D.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
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B.公为我献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
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沛公安在 | B.大王来何操 | C.为之奈何 | D.何辞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张晊攻汴,存节破其二寨。梁攻濮州,战南刘桥、范县,存节功多。李罕之围张全义于河阳,全义乞兵于梁,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知其间道,使以兵为前锋。是时岁饥,兵行乏食,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
梁兵攻郓,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期以日午渡兵逾濠急攻之。会营中火起,郓人登城望火,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存节独破郓西城门,夺其濠桥,梁兵得俱进,遂破硃宣。硃瑾走吴,召吴兵攻徐、宿。存节谋曰:“淮兵必不先攻宿,然宿沟垒素固,可以御敌。”乃夜以兵急趣徐州,比傅徐城下,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不能攻而去。已而大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迁潞州都指挥使。太祖攻凤翔,使召存节。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潞人送者皆号泣。
太祖即位,拜右千牛卫上将军。从康怀英攻潞州,为行营排阵使。晋兵已破夹城,存节等以余兵归,行至天井关,闻晋兵攻泽州,存节顾诸将曰:“吾行虽不受命,然泽州要害,不可失也。”诸将皆不欲救之。存节戒士卒熟息,已而谓曰:“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比至泽州,州人已焚外城,将降晋,闻存节至,乃稍定。存节入城,助泽人守。晋人穴地道以攻之,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战于隧中,敌不得入,晋人解去。
同州刘知俊叛,奔凤翔,乃迁存节匡国军节度使。硃友谦叛附于晋,西连凤翔,存节东西受敌。同州水咸而无井,知俊叛梁,以渴不能守而走,故友谦与岐兵合围持久,欲以渴疲之。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友谦卒不能下。蒋殷反徐州,遣存节攻破之,以功加太尉。梁、晋相距于河上,存节病痟,而梁、晋方苦战,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病革,召归京师,将卒,语其子知业曰:“忠孝,吾子也。”不及其他。
(《新五代史·汉臣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故事:旧例。 |
B.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失期:错过了约定的时间。 |
C.乃夜以兵急趣徐州趣:通“趋”,奔赴。 |
D.病革,召归京师革:急,重。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牛存节智勇的一组是()
① 存节独破郓西城门,夺其濠桥
② 乃夜以兵急趣徐州
③ 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
④ 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
⑤ 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
⑥ 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②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存节之所以投奔梁太祖,是因为他觉得梁太祖是一位能平定天下的英雄。他后来也得到了梁太祖的重用。 |
B.牛存节治军严明,不侵扰百姓。援救全义时,缺少军粮就用钱买,不白拿老百姓的粮食。在潞州任都指挥使,深得民心,离开时,“潞人送者皆号泣”。 |
C.牛存节听说晋兵攻泽州,虽然没有得到太祖的命令,但当机立断,赶去援救。晋人挖地道攻城,牛存节也派人挖地道对抗,晋人攻不进去,只好撤去。 |
D.牛存节一生忠心耿耿,转战沙场,为国分忧,最后战死沙场。临死前,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对国家尽忠,对家庭尽孝。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
(2)“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
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
C.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四》)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划线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
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
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字和例句中划线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A.苟无民,何以有君? |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 D.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
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
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
D.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
E. 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通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通
(3)秦王还柱而走通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
(5)秦武阳色变振恐通解释划线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