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杀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劲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世长有机辩”的一组是(   )
①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
②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
③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④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
⑤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D.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上面文言文段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
(2)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燕昭王求士
《战国策》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成就帝业的国君把贤士看成是自己的老师,并以对待老师的恭敬态度与贤士相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委屈自己的意旨)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住口),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蹦跳、跺脚)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王宫里管理清洁卫生的侍从)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身厚币卑:地位低下。
B.冯几据杖冯:“冯”通“凭”,靠。
C.而朝其门下朝:拜访,拜见。
D.安事死马事:用。“安事”,犹言“何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北面而受学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C.反以报君各各竦立以听
D.闵王出走于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隗认为,君主应该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网罗天下的人才,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B.郭隗讲述了百金买骨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不惜重金的道理,又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欲辅佐昭王的想法。
C.本文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先写燕昭王继位,接着写燕昭王求贤,继而写贤者群集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最后写大败齐军。
D.本文塑造了燕昭王这一贤明君王的形象,他不仅礼贤下士,善于听取意见,而且能知人善任,以乐毅为上将军,终于报仇雪耻。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⒏下面加点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
C.蚓无爪牙之利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⒐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穷回溪B.日与其徒上高山
复前行,欲穷其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D. 施施而行
作《师说》以贻之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⒑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每题2分,共6分)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②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阅读下列文言,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代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陈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甚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
译文①______________
译文②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加线各语句。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指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握兵在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至泾阳来朝,中外俱有变。乃入见,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人之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指赴宴),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于公。其下衷(贴身内衣,引申为穿在里面)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天谴,非人患也。
译文:
②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译文:

(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一次统考)将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昔韩娥东之齐,匿粮,过雍门,鬻歌求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急)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biàn拍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
一一《列子·汤问》
(1)昔韩娥东之齐,匿粮,过雍门,鬻歌求食。(3分)
译文:
(2)左右以其人弗去。(2分)
译文:
(3)忘向之悲也,乃厚赂之(3分)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