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吴 江
张 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注:银鱼和鲈鱼是吴江的特产。合:应该请指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远人曾到合思吴”的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过洞庭①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④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④挹:舀。
(1)“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写了一首咏红梅诗,找苏轼看:“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笑书:“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A.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
B.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
C.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D.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杂诗八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让作者“悲凄”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请结合全诗,分析前六句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闲居遣怀十首
唐·姚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
(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