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吴 江
张 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注:银鱼和鲈鱼是吴江的特产。合:应该
请指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远人曾到合思吴”的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解: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诗中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
林景熙①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自太学生授泉州教管。历礼部架阁、从政郎。入元不仕。
(1)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第二句中的“客愁”是一种什么情感?
(2)诗的后两句的景物描写在表现技巧上有何特点?“未眠鸥”有何象征意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诗后问题。
武昌阻风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⑴《武昌阻风》与下面两首诗艺术手法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国流。(岑参《西过渭州》)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答: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
⑶全诗抒情委婉曲折,请说出诗句“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指的是什么?该句的“闲”是否是“悠闲”之意,试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⑴简析首二句诗是怎样写“离恨”的。
答:
⑵第三句中的“烟波与风雨”有何深刻含义?在诗中起何作用?
  答: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⑴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塞下大河,尽管是秋天,已是水寒刺骨寒风凛冽。
B.虽已日近黄昏,但因为平沙莽莽无遮掩,所以昏暗中可以望见临洮城。
C.诗人联想起昔日的烽火战事,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
D.黄尘迷漫是边塞古今一贯的特点,但片片野草间仍能见到零乱的白骨。

⑵作者通过“秋水”、“平沙”、“黄尘”、“蓬蒿”等意象,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  
⑶诗中“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与杜甫《兵车行》中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都写到了古战场,两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