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现大庆境内发现了世界级特大油田。1963年全国人大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读大庆市地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大庆市辖区城区的分布特点是
①分散分布 ②带状分布 ③居采油区 ④靠近铁路
| A.①③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大庆建设成为大型石油工业基地的首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石油储量丰富 | B.铁路交通便利 | C.国内市场庞大 | D.科技力量雄厚 |
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城市发展应当
①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题。
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 A.30天后 | B.75天后 |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
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A.江汉平原 | B.松嫩平原 |
| C.洞庭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的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有
| A.水稻单产低 |
| B.人口稠密 |
| C.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
|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粘重的土壤开垦困难 |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据此回答10―13题。青藏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纬度高 | B.地势高 |
| C.冰川广布 | D.风力大 |
青藏高原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雨量充沛 | B.二氧化碳丰富 |
| C.气温低、水分蒸发少 | 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农业―小麦、青棵 |
| B.坝子农业―小麦、青棵 |
| C.灌溉农业―小麦、棉花 |
| D.绿洲农业―青棵、棉花 |
该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热量 | B.地形、水分 |
| C.热量、光照 | D.光照、水分 |
读下图,回答8一9题。
我国人均拥有的灌溉耕地面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 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 |
| 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 D.西部地区灌溉耕地和地下水丰富 |
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 |
| 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 |
| 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差异很小 |
| D.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据此回答6—7题。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 B.降水较少 |
|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 D.高温多雨 |
所以海洋性较强,松嫩平原的降水和温度都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和低。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