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
| B.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 |
| C.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
| D.气候成因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
关于甲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 |
| B.与大陆主体阻隔,相对独立的“次大陆” |
| C.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 |
| D.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
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 |
| B.现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
| C.河流均源出中国,属于太平洋水系 |
| D.流水沉积作用在南部表现显著 |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
|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
|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
|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 A.河南省 | B.吉林省 |
| C.四川省 | D.吉林省 |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9~20题。
表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 年份 |
种植面积(万h㎡) |
总产量(万t) |
| 1979 |
18.0 |
896.0 |
| 1980 |
360.6 |
16335.2 |
| 1999 |
1335.0 |
40513.5 |
| 2000 |
1523.7 |
42399.7 |
表2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 区域 |
1980年 |
1999年 |
| 大城市郊区 |
70% |
20% |
| 其他农区 |
30% |
80% |
19. 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20.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 B.延安 | C.上海 | D.广州 |
图1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2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若图2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3.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 A. |
交通便捷 |
B. |
市场广阔 |
C. |
鲜果上市早 |
D. |
技术条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