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伍员与申包胥①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2,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③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注释】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本为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随:诸侯国名。③夷:指吴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亡也亡:死亡 | B.申包胥如秦乞师如:前往 |
C.夷德无厌厌:满足 | D.逮吴之未定逮:趁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吴为封豕长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若邻于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C.世以事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
D.秦伯使辞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A.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
B.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
C.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
D.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包胥与伍员私交很好,但在如何对待楚国的政治态度上,两人出现了分歧:伍员充满仇恨,申包胥热爱故国。 |
B.申包胥在楚国被吴国攻打、楚王逃亡他国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
C.申包胥采用了“借刀杀人”之计来拯救楚国,即请求秦王出兵攻打吴国,最终秦王被成功打动,派出了军队。 |
D.文章传神地刻画了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申包胥的一番话在秦王听来入情入理,他在秦的一系列行为也十分感人。 |
翻译下面句子
(1)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2)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初中《<论语>十则》)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 |
B.輮以为轮(省略句,省介词宾语“之”)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判断句) |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
B.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
C.树之以桑(介词短语后置句) |
D.可以无饥矣(判断句) |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
B.无乃尔是过与(反问句) |
C.冉由、季路见于孔子曰(被动句) |
D.何以伐为(固定结构, 何……为) |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 |
B.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 |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固定结构,奚以……为,表反问) |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反问句) |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判断句) |
B.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 |
C.而控于地而已矣(介词短语后置句) |
D.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