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
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这首诗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
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 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
有人评说“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一句在表达作者内心的酸楚与悲愤之情时,深切而又含蓄,也有人说此句抒情简洁直白,你同意哪种说法呢?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⑴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4),行矣慎风波。
【注释】
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⑶大都:大概。(4)雨露:喻指皇恩。
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①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②酽:指酒醇。③《招魂》: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宋玉以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
请指出颔联中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____和____(共2分)
作者是在怎样的处境之中创作本诗的?结合本诗并选取作者同期的词作《定风波》中的相关句子,简要分析作者在这种处境之下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面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塞路初晴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